[ 设为首页 ] [ 加入收藏 ] 2021年12月27日 星期一 09:42:24

热门关注

所在位置:首页 > 聚焦滨海 > 正文

滨海发展

发布时间:2021-03-25 15:30:00 来源: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政务网

摘要:天津市滨海新区位于天津东部沿海,地处环渤海经济带和京津冀城市群的交汇点,是亚欧大陆桥最近的东部起点。行政区划面积2270平方公里,海岸线153公里,海域面积3000平方公里。下辖开发区、保税区、高新区、东疆保税港区、生态城等五个经济功能区、19个街镇,常住人口298万人。


着力推动转型升级,发展质量明显提高
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动能转换,促进产业提质增效,经济发展在调速换挡中实现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现代服务业加速成长。基本形成二三产业并驾齐驱、竞相发展的良好态势。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发展,工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农业产业化取得新成效。现代都市型农业发展水平大幅提升,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能力不断增强,休闲观光农业稳步发展。畜牧养殖业快速发展,奶牛存栏1.4万头,建成全国第一个商业化肉羊基因资源库。质量效益持续提升。实体经济稳步向好。经济发展对房地产业的依赖程度较低。创新能力持续增强。科技要素加速聚集,军事科学创新研究院、华为云产业研究院、南开大学研究生院等一批科研机构签约落地,新建市级以上研发中心20家、众创空间10家,国家级孵化器累计达15家,高新区成为全国第二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前沿技术攻关成效显著,全球精度最高的步态识别系统、世界首款虹膜识别智能手机、国内安全等级最高的麒麟操作系统等一批自主核心技术实现产业化。政府主导成立6家天使、创投基金,规模达56亿元,有力助推了科技创新发展。承办首届世界智能大会,荟聚全球智能科技精英,抢抓产业变革新机遇,为新区领跑智能时代赢得先机。动能转换持续加快。大项目好项目梯次推进,力神动力电池、科大讯飞、万达广场等201个项目投产运营,三星视界、一汽富维等241个项目开工建设。新增市场主体5万家,总部企业达169家,亿元楼宇16座。新增科技企业4322家、小巨人企业198家、高新技术企业427家,累计分别达30096家、1527家、1944家。营业收入超百亿企业达34家,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着力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产业集聚效应充分显现
主动融入重大国家战略,积极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深度合作全面展开。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推动北京创新要素与新区优质资源紧密牵手,新增注册企业338家,百度创新中心、京东云创空间等项目签约落地,成为协同发展的样板和示范。津冀港口合作迈出坚实步伐,滨唐、滨沧产业合作示范区启动建设。深化与央企合作共建,承接中海油、中核建等657个项目,协议投资额1192.8亿元。
功能区围绕产业定位,注重产业衔接,巩固扩大产业集聚优势。先进制造业集聚发展,自主创新领军企业康希诺疫苗建成投产,一汽大众、一汽丰田等重大项目加快建设,百亿亿次超算样机研发加快推进,总投资200亿元的京东智慧物流项目签约落地,智能产业区揭牌成立。航空产业集聚发展,空客A320系列飞机累计交付352架,首架A330宽体客机下线并交付使用,庞巴迪公务机服务中心投入运营;空客集团全球供应商大会首次走出欧洲,300多家供应商齐聚空港,为航空产业在地配套拉开序幕;成功举办第四届国际直升机博览会,400多家知名厂商悉数参展,影响力和知名度进一步提升。新能源汽车集聚发展,国能汽车取得全市唯一一张整车生产牌照,恒天、华泰汽车项目进展顺利,堡敦轮毂电机竣工投产;由诺贝尔奖获得者领衔的英国国家石墨烯研究院在华设立的第一家研究机构落户新区。融资租赁集聚发展,注册企业突破2000家,船舶、飞机、海工装备租赁业务分别占全国的80%、90%、100%,融资租赁飞机突破1000架,东疆保税港区成为全球第二大飞机租赁聚集地,邮轮保税供应等新业态不断壮大。文创产业集聚发展,中新10个合作项目加快建设、6个合作项目签约落地,甘露溪、印象海堤公园建成开放。金融新业态集聚发展,引进人保金服、华融投资等央企地区总部11家,新入驻楼宇10万平方米,聚集金融及类金融企业1300家,注册双创企业超过900家。智能装备集聚发展,中欧先进制造产业园建设方案获批,中欧区域合作中心滨海分中心挂牌,乌克兰巴顿焊接研究院、泰富重装欧洲研究中心等11个中欧产业合作项目签约落地。

着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展活力有效释放
蹄疾步稳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坚持不懈推进全方位开放,先行先试示范效应进一步显现。功能区改革迈出坚实步伐。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我们全力打造名副其实的改革开放先行区,做到敢先行、真先行,实现了开发区和中心商务区、保税区和临港经济区整合,完成了开发区经济职能与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市场监管职能的分离,进一步推动了功能区资源要素优化配置,突出了功能区经济主业,激发了发展活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取得实效,累计清退空壳低效国企254家,盘活空置楼宇137万平方米;降低医保缴存比例,实施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浮动制度,企业成本进一步下降。“放管服”改革持续加力。落实注册登记便利化新举措,全面推行“多证合一”,实现全程网上登记。完善“双随机、一公开”联合检查机制。电子市民中心上线运行,成为便捷高效的在线服务平台。国有企业改革稳步实施。全面启动国有企业混改工作,海泰控股集团成为全市第2家获批混改企业,金元宝集团改革取得积极进展。民营经济蓬勃发展。召开民营经济发展推动会议,制定新的扶持政策,树牢“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理念,弘扬企业家精神,成立企业家俱乐部,搭建企业家交流合作平台,为激发企业家创造力奠定基础。落实“双万双服”帮扶举措,拓展政企互通平台对接功能,扩大帮扶覆盖面。成功举办第五届全国民企投资贸易洽谈会。新增民营市场主体4.8万户,累计达18.3万户。新增上市企业19家,累计达130家。开放水平不断提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年签约项目1260个,协议投资额6720亿元。新设外商投资企业908家,内资到位项目1932个。自贸试验区168项制度创新举措落地实施。平行进口汽车突破10万辆,占全国的70%以上。商业保理、航运金融、保税维修再制造等新业态茁壮成长,网易考拉等一批知名跨境电商签约落地。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国际班列实现常态化运营。港口集装箱吞吐量1506万标准箱,增长3.7%;机场旅客吞吐量2090万人次,增长24%;货邮吞吐量26.8万吨,增长13.2%。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新设境外机构38家,境外投资达28亿美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印尼聚龙产业合作区共赢发展迈出新步伐。出台引智引才35条新政,面向全球招揽人才,初步形成高端人才聚集的虹吸效应。

着力加强城市建设和环境政治,城乡面貌持续改善
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加快提升城市承载力,铁腕整治环境秩序,宜居新城建设取得新成效。学习借鉴雄安新区规划理念,高标准编制中长期战略规划,修编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完成解放路、天碱区域城市设计。绕城高速北段、塘汉路拓宽、京津高速辅道建成通车,维修改造乡村公路38公里。西南环线全线开通,南港铁路建设进展顺利,轨道交通滨铁1号、2号线开工建设。提升改造40个老旧小区供水管网,完成8个村饮用水提质工程。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狠抓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落实,385件交办事项高效办复。关停“散乱污”企业901家,提升改造19家。基本完成农村3.5万户煤改燃改电任务,淘汰燃煤锅炉471台,取消集港煤炭公路运输。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推动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PM2.5浓度达到6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34.4%。全年空气质量综合指数6.09,位居全市前列。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共建环境创新研究机构,对污染源进行科学解析,精准制定减排方案,源头管控全面加强。深化“四清一绿”行动,全面实行河长制管理,完成清水河道工程175项,提标改造污水处理厂27家。新建提升街心公园5个、道路绿化42条,植树造林1.1万亩,增加绿化853.4万平方米,林木绿化率达12.5%,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7.6%。制定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规划,建立种养殖业退出补偿机制,生态补水7800万立方米,新增有水湿地27平方公里。举全区之力打好国家卫生区复审攻坚战,各级领导亲力亲为、靠前指挥、现场督战,单位部门瞄准问题、动真碰硬、合力攻坚,广大市民积极响应、自觉参与、主动融入,新闻媒体深度报道、营造氛围、宣传推动,改造提升道路18条、老旧小区53个,清运垃圾151万吨,拆除违建155万平方米,治理违法用地3475亩,清除集装箱、僵尸车1.2万处,清理小广告967万平方米,彻底根治了部分区域环境顽疾,高水平通过考核验收。在此基础上,我们借势发力,一鼓作气通过市文明城区创建考核验收。